體濕怎麼造成的?可以怎麼改善?
很多病患曾經或常常被中醫師說「濕氣很重」,有的人的確覺得自己很水腫、浮腫,但也有人覺得自己沒有腫卻也被說濕氣重,
這是為什麼呢?
首先,我們得先聊聊濕氣是什麼?
在中醫裡,因為「水液的代謝障礙所產生的病理產物」,
我們以濃稠度與形態去細分為「痰、濕、水、飲」。
這四者能互相轉化,也可以同時存在,
所以有時候會聽到醫師說出「痰濕」、「水濕」、「濕飲」等專有名詞。
但臨床上,為了讓病人好理解,
會簡單說「體內濕氣重」、「身體很水腫」等白話一點的說法。
如果醫師說出這些名詞,就表示你的身體水分代謝不正常啦!
那為什麼水液代謝會有障礙呢?
我們的肺、脾、腎這三個臟腑在水液運化上扮演最主要的角色。
如果其中一個機能失調,就會讓不正常的水液囤積,
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症狀跟疾病。
撇除因為感冒(急性感染或發炎)或先天不足(基因因素),
「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」,脾胃失調的人在診間是最常出現的!
如果發現你有以下症狀,可能就表示體內濕氣重囉:
1.臉部浮腫、身體沈重,明明有好好睡覺但還是感覺昏沉疲倦
2.口氣重、舌苔厚、便不成形或腹瀉、便軟黏但上不乾淨或擦不乾淨、腸胃脹氣胃口差
3.皮膚濕疹、女性陰部分泌物多、男性陰囊潮濕不適
4.腹部肥胖、下半身腫脹、末梢緊繃循環差
5.喉嚨痰多,沒感冒也想清痰、口水偏多,睡覺易流口水
現代人外食多,食物精緻度高,飲食上容易偏向重鹹、油炸、甜膩,
常喝冰水冰飲、精緻糖類、辛辣食物,甚至嗜煙好酒等等。
長時間下來,脾胃受傷,運化失調,身體的水濕也就一直囤積無法消掉。
所以,我們要顧好腸胃,才不會一直累積濕氣!
1.避免精緻碳水與高熱量食物,主食以白飯為主,
麵食點心類不要太常吃,偏甜或偏冷的水果也要少
2.天熱也要避免吃冰、喝涼飲或冰水,也不要吃太多的生食、冷食
3.適度且慢慢的補充常溫的開水,不憋尿,也不要短時間大量飲水
4.我們自己動起來讓身體排汗是最好的,按摩或泡腳、泡澡也可輔助配合
5.鹽分要控制,烹調方式有醬汁、滷汁、過多調味劑或醃漬類食物,
都容易讓我們攝取太多鈉,腸胃與腎臟負擔較大,水份也會滯留在身體。
身體雖然有自我修復能力,但如果症狀沒有越來越好,建議能配合中醫治療,
可以更有效率的排濕,讓我們神清氣爽喔!